社群流量的廣闊天地,精細化運營大有作為。從認知到輸出,到交互,到裂變,再到轉化,這是社群營銷之中精細化運營之道,也是從“流量”過度到“留量”的必經過程。
朋友圈的誘導分享已被封殺半年之久,互聯網巨頭的流量購買資費已經貴到不忍直視,社交網絡的流量紅利也已經觸頂。新的形勢下,流量市場進入下半場,流量已不再是商業力量的絕對追逐,存量市場成為新的熱土。
畢竟,幾乎所有的產品都在面臨留存問題,強如微信公眾號,其留存生態也是日益惡化,好不容易積累的上萬粉絲,但實際運營起來你就發現,每篇公眾號的點擊量始終停留在50左右,這個0.5%的留存率簡直讓人絕望,而且就算是百萬粉的超級大號,實際留存率也僅有1%左右。
引流是一種渠道,你獲得流量的同時,你也要守住流量,這便是運營的力量,也是“留量”的邏輯。流量減去蒸發量等于留量,面臨留存的困境,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少的減少蒸發量,盡可能多的圈住這批流量,同時,利用這批流量去吸引更多的流量。
而在這之中,精細化運營,能起到“城門”的作用,讓流量的城池固若金湯,只進不出。
在如今私域流量大行其道的現在,社群運營越發被提到一個重要位置。但受到遠古時代微商式粗放運營的影響,很多人對于社群運營的印象還停留在信息轟炸、朋友圈刷屏等,殊不知好的社群運營才是如今時代的流量解藥。
如何進行精細化的社群運營,需要從認知、輸出、交互、裂變、轉化等5個階段入手,從而達成“流量”通往“留量”的道路。
認知:用戶標簽的梳理
如今的時代,你對用戶的認知再也不能像微商那樣,比如這個是“寶媽”,這個是“外企員工”,這個是“大學生”,這種認知過于粗放、低像素,且毫無意義。
對于用戶的標簽也是需要精細化梳理,更好的認知你的用戶群體,才能摸透他們的深層需求和潛在欲望,并對標簽大致相同的用戶進行同策略的運營,這是精細化梳理的必要性。
微信社會中,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讓品牌主能加直觀的了解到用戶的數據微粒,用戶的愛好和品位你能從她的抖音點贊、淘寶瀏覽記錄看出來,用戶的消費階層能從他各個電商平臺的消費數據看出來,但也僅此而已。大數據時代是基于數據剖析得出來的用戶畫像,但冷冰冰的數據如果缺少人為的溝通參與,還是不夠精準。
你對用戶的標簽需要細化到像素級別,比如“中產階層老公是體制內員工自己在家帶孩子有閑暇時間的寶媽”,比如“每個月生活費2000以內消費力一般但是喜歡潮牌的大學生”,比如“頻繁出國辦公喜歡免稅店購買奢侈品的外企員工”。
在社群之中,你跟用戶的溝通得出的信息是大數據無法做到的,用戶的消費反饋也是如此,在數據上,用戶的消費反饋往往是基于好評得現金、優惠券等,數據下的顆粒不一定可靠,也沒有溫度,說到底,數據只具有參考意義。
數據輔助下的人性化運營才是出路。
基于社群運營,你足夠了解用戶,能夠獲得他們的信任和喜愛,能在他們的圈子“一呼百應”,達成一個小圈層的KOL,那么這個社群將極具長久的消費潛力,同時,大多數社群運營不是單個式的,可能十個甚至上百個。同時,社群營銷的經驗和模式完全是可復制的,這為更廣闊的的消費市場開發提供了前提。
輸出:持續、有吸引力的優質內容
通過群內分享、朋友圈圖文、公眾號等形式持續產出具有吸引力的內容,并以此達成溝通是社群營銷保持粘性的必要手段。
這種內容輸出還是避免停留在長篇累牘、自說自話的地步上,還以溝通為前提,以干貨、趣味性為核心,你需要吸引到社群內的用戶關注到你,而不是看一眼就關掉,從此躺在聊天列表被關閉新消息提醒。
用戶感興趣的、趣味性段子、搞笑抖音視頻、社會時事、明星熱點、股票、育嬰心經,針對用戶畫像所對應的的各個領域去進行內容推送,并積極引導溝通和反饋,制造話題量和社群熱度。
交互:深耕垂直細分領域
在梳理用戶的顆?;嬒窈?,如果產品不是針對細分領域,那社群營銷也要往垂直化走下去。在松圈主義的當下,人們對于圈子的看重以及興趣圈層的下沉,需要我們的營銷跟上這個勢頭:往深度走,不要停留在表層的營銷自嗨,愈發垂直化的營銷愈能深度圈層用戶。
營銷早已過了粗放化增長的時代,大投放、廣推送早已過時,面對營銷信息,一個方面是人們會自覺抵觸和抗拒,另一方面是,營銷沒觸及到自己圈層喜好。
社群營銷是一個精細化的社區,不同的圈層位于不同的社區,你找到他們的興趣洼地,并以此為方向去展開“軟營銷”,控制推送頻率、把握社群氣氛,都是需要人為去感知并操縱的,及時根據社群的反饋進行調整也是必要的。
裂變:小程序式碎片化應用
有一個數據是,古人的一生之中,大腦要處理173G的數據,但如今互聯網時代的居民,每天網絡上處理的信息量就至少達到了5G。照此推算,也就是現代人每月處理的信息量就超過古人一生要處理的信息量總和。
信息爆炸時代,人的注意力越發碎片化,上班之外的閑暇時間,被直播、抖音、VLOG、B站、手游、微博、端游、飯局、KTV等占據地滿滿當當的,你很難抽出時間去照顧長時間的信息媒介。
有數據顯示,在互聯網時代,消費者的注意力不超過8秒。所以抖音、快手等短視頻應用風靡寰宇,我們做社群營銷也是如此,講究一個“耗時短”,不要占據用戶太長時間,以“快”來導致轉化,碎片化的內容和應用就相當有必要。
特別是在朋友圈誘導分享徹底死去的微信生態下,碎片化應用對應的就是小程序,同時,小程序是新生態下達成裂變的唯一方式。做好內容和小程序的聯結,讓用戶將信息以小程序的載體裂變傳播到其他社群,就能源源不斷的達成流量截獲和轉化。
轉化:持續占領用戶心智
社群的轉化從來都不是一個急于求成的過程,社群最大的好處在于能夠潛移默化的占領用戶心智,并持續性的達成轉化和復購,在群體的從眾行為中,幾個人下單會擴散成幾十個人下單,最終形成幾百人下單的場景。
根據E.S.劉易斯提出的消費者行為學理論模型AIDMA,消費者從接觸信息到最后達成購買,會經歷這個五個階段:引起注意、引起興趣、喚起欲望、留下記憶、購買行為。在如今,沖動式消費越發稀少的情況下,更聰明的用戶學會了“觀望”,特別是在社群之中,“先看下其他人的使用心得和體驗,再下單購買也不遲”是大部分人的心理狀態。
另外在《增長黑客》中有提到,消費者從接觸產品,到最終完成轉化之間,平均需要經過七次重復提醒。
那么,在社群之中進行的溝通,反復以隱晦的方式提醒到用戶,告訴他們“產品的亮點”,反復提及后,消費者心智中對產品熟知度慢慢被培養出來,那么用戶就開始逐漸被轉化,在后續其他社群成員在群里分享的產品體驗,又是一次次的“重復提醒”,更加能潤物細無聲的影響消費者決策。
社群流量的廣闊天地,精細化運營大有作為。從認知到輸出,到交互,到裂變,再到轉化,這是社群營銷之中精細化運營之道,也是從“流量”過度到“留量”的必經過程。
前不久參加了一場運營深度精選舉辦的運營人十城峰會活動。我參加的是杭州站,主要議題就是:【流量增長?運營標桿案例的深度復盤】。同時,我也在線上看了其他幾個城市的活動
社群運營是用戶運營嗎?今天和大家來聊下社群運營和用戶運營的那些事兒。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教育機構都轉戰線上,利用低價課高服務的形式進行用戶轉化。在這其中,社群運營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
社群運營及裂變運營的核心經驗作者從自身經驗出發,結合案例等分享了社群運營和裂變運營的核心經驗和方案,供大家一同參考和學習。 2019年,大概是兩年前,社群運營和裂變運營正大行其道,培訓業一片欣欣向